当然,这样的思路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,国外的一些模式同样提出了将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结合,构思了一副人人生产、人人消费的可再生能源的美妙图景:如罗马试图通过将社会空间、经济空间和政治空间改造成一个资源共享的综合生物圈,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,通过便携的电网输送到各个区域。
按美元计价,前7个月,我国进出口总值2.4万亿美元,增长2%。鞋类1939.1亿元,增长11.4%。
7月份,我国进出口总值3785亿美元,增长6.9%。三、广东、江苏等7个省市合计进出口所占比重回落,中西部地区出口活跃。新增出口订单指数较6月上升0.4至46.7,出口经理人信心指数和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分别为47.8和22,均较6月回落0.1。一般贸易项下顺差301.2亿元,而去年同期为贸易逆差1504.4亿元。原油1.8亿吨,增加7.2%,进口均价为每吨4798.5元,下跌1%。
从出口方面来看,前7个月,广东出口2.05万亿元,下降10.4%。今年前7个月,我国外贸进出口主要呈现以下特点:一、一般贸易进出口保持增长,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。该指数自今年3月份以来持续上升,升幅扩大,为今年以来最大升幅。
政策累积效应显现,企业经营形势转好。生产指数较上月上升1.2个百分点,达到54.2%,高于去年同期1.8个百分点,反映出企业生产加快。今年以来,产成品库存指数处在低位,一直保持在47%左右,最近两月略有回升,但仍在48%以下,反映出当前企业生产活动加快,没有带来明显的库存积压,整体上来看库存处在较为合理水平。原材料采购活动较为积极,补库意愿增强。
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,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一直保持在48%左右,回升乏力。新出口订单指数达到50.8%,高于去年同期1.8个百分点,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0%以上。
比如,钢铁行业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,其PMI指数最近两月均有小幅回升。7月份为48.3%,低于去年同期0.8个百分点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、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4年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为51.7%,比上月上升0.7个百分点。生产指数、新订单指数保持同步回升,二者差距相对较小,只有0.6个百分点。
小企业PMI指数自2012年4月份以来首次回升到50%以上,较上月上升1.7个百分点。供需增长较为均衡,库存处在合理水平。内外需求持续改善,经济增长基础巩固。当前值得关注的方面,一是生产指数明显加快,要防止在需求回升、市场预期转好形势下,一些行业强化产能释放冲动,打破市场供需平衡,增加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性因素。
机电设备制造业、信息技术产业回升不断加快,成为引领制造业整体回升的重要力量。综合来看,当前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,增速回升态势初步形成。
从PMI来看,当前经济活动进一步活跃,内外需求持续改善,企业经营形势向好发展,经济增速回升态势初步形成。在这种形势下,要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,处理好稳增长与稳就业的关系。
目前一些产能过剩的基础原材料行业,仍未走出困境,但出现回升迹象。下半年PMI指数如果能够稳定在51%左右,全年可望实现经济增长7.5%左右的目标。小企业经营形势好转,说明一系列积极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已产生累积效应,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业经营的宏观经济环境已经有所改善。主要分项指数保持同步回升,普遍达到去年同期水平以上。二是要注意化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、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中所形成的就业压力。新订单指数自今年3月份以来持续回升,达到53.6%,自2012年5月份以来首次回升到53%以上,高于去年同期3个百分点。
同时要抓住经济形势转好有利时机,加快改革措施推出,以稳定促改革,以改革促发展。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生产、新订单、采购等指数均见明显回升,达到50%以上,升幅超过1个百分点,尤其是采购量指数回升最为显著,升幅达到6.8个百分点。
大中小型企业PMI指数均回升到50%以上,反映出企业经营形势进入景气状态。企业经济活动进一步活跃。
当前行业回升有快有慢,但整体来看多数行业已恢复景气状态。行业分化现象明显,整体形势回升。
特别是小企业明显回升值得关注。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1个百分点,达到49%。下半年,宏观调控仍需关注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,加大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力度,进一步巩固经济趋稳回升基础。作为我国出口大省的广东省,7月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达到52.4%,比上月回升0.8个百分点。
采购量指数较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,达到53%,高于去年同期3个百分点。但部分行业,如煤炭、钢铁行业等,由于产能过剩矛盾突出,产成品库存有所上升
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、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4年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为51.7%,比上月上升0.7个百分点。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,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一直保持在48%左右,回升乏力。
生产指数较上月上升1.2个百分点,达到54.2%,高于去年同期1.8个百分点,反映出企业生产加快。小企业经营形势好转,说明一系列积极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已产生累积效应,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业经营的宏观经济环境已经有所改善。
当前值得关注的方面,一是生产指数明显加快,要防止在需求回升、市场预期转好形势下,一些行业强化产能释放冲动,打破市场供需平衡,增加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性因素。政策累积效应显现,企业经营形势转好。二是要注意化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、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中所形成的就业压力。采购量指数较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,达到53%,高于去年同期3个百分点。
7月份为48.3%,低于去年同期0.8个百分点。今年以来,产成品库存指数处在低位,一直保持在47%左右,最近两月略有回升,但仍在48%以下,反映出当前企业生产活动加快,没有带来明显的库存积压,整体上来看库存处在较为合理水平。
原材料采购活动较为积极,补库意愿增强。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1个百分点,达到49%。
但部分行业,如煤炭、钢铁行业等,由于产能过剩矛盾突出,产成品库存有所上升。下半年,宏观调控仍需关注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,加大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力度,进一步巩固经济趋稳回升基础。